
虎山 自然步道

地理位置 虎山位於台北市東南側,屬「虎、豹、獅、象」四獸山的一部分。可由信義路六段盡頭直入福德街,在進福德國小前轉入福德街 251巷,至巷底慈惠堂旁,市府所立的巨大「四獸山市民森林」告示牌即是虎山步道的入口。步道全長約 2公里,有兩個起點,左側可由從松山慈惠堂旁階梯拾級而上,也可直接由虎山溪進入,體驗虎山溪谷豐富溪澗生態環境。
地質 出露於此地的地層是中新世的大寮層,沈積時間大約在2200 萬~2000萬年之間,是由華南古陸塊沖刷而來,位於木山層的正上面。大寮層是砂頁岩互層所構成的,而岩性的差異性決定了四獸山的地形。本層是在1930年日本地質學家市川雄一所命名的,它的標準地點在台北縣三峽鎮附近的大寮。大寮層是一個海相地層,位於台灣北部,是由厚層塊狀砂岩和不同厚度的頁岩和粉砂質頁岩層,互相重疊而形成的,砂岩和頁岩的比例約在1:1或1.5之間。大寮層富含有孔蟲,貝類和海膽類等化石。最有名的如野柳和芝山岩公園中的鈣質結核與海膽化石。
生態現況 虎山屬於丘陵地形,是四獸山的一部份,自清朝以來,即遭到附近居民的開墾,原生植被破壞殆盡,四、五十年前則多栽種既可提供薪材又兼具水土保持功效的相思樹。而近年來隨著經濟發展,木炭需求量逐漸減少,甚至捨棄不用,相思樹因此被保留下來,林下土壤中原生植物的種子則因受其庇蔭而得以萌芽生長,天然林於是逐漸形成。
虎山自然步道主要是屬山谷及山澗型的生態環境,森林恢復的情況特別快速,因此,山谷地區天然林大量取代相思樹林的現象,在本區可以一覽無遺。而山澗地區由於地形較狹窄,樹木相互競爭陽光,形成朝向溪澗上空傾斜生長的趨勢;在較低凹聚水之處陽光不易穿透,則濕生及大葉類植物特別發達。
資料來源:台灣旅遊聯盟&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