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105年11月6日最新消息:※ 106年度個人出席活動次數最新統計資料已公布,詳細內容請參閱下方貼文。 ~~*^_^*~~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97/09/28-桃源谷 (首席嚮導:鄭登元)

桃源谷大草原,位於台北縣貢寮鄉與宜蘭縣頭城鎮交界處,一片綿延三公里的廣闊草原,綠草如茵,宛若陽明山的擎天崗大草原。但桃源谷更吸引人之處,在於那山海交會的海天美景。站在海拔500公尺的桃源谷山稜上,可眺望壯闊的太平洋及浮出於大洋的龜山島,這是擎天崗大草原所無法比擬。桃源谷處於僻遠的東北角山巒山谷間,宛若遺世獨立的世外桃源,故名之為「桃源谷」,恰如其份。這裡是早年農家牧牛之地,至今仍可見牛群悠然漫走於草原谷地。
今天的桃源谷已不再是遺世獨立的香格里拉。在觀光規劃下,自四面而來的幾條步道,交會於桃源谷。尤其是東北角風景管理處自草嶺古道啞口鞍部,闢步道,連接兩地,長4.5公里。草嶺古道連走桃源谷,成為一熱門健行路線。
前往桃源谷的四條主要路線如下:
「草嶺線」:如前所述,自草嶺古道啞口至桃源谷,長約4.5公里。但若從大里天公廟登山口起算,則總長度約7公里。草嶺線途經灣坑頭山(高616公尺),為台灣百大名山。
「石觀音線」:起點在宜蘭縣頭城鎮大里、大溪之間,途經石觀音寺,至桃源谷。步道長約3.5公里。
「大溪線」:自宜蘭縣頭城鎮大溪出發至桃源谷,長約5公里。大溪線途經蕃薯寮山(456公尺) 。
「內寮線」:由台北縣貢寮鄉貢寮鄉吉林村的蕭家莊出發,步道長約1公里,是前往桃源谷最省時省力的捷徑。

97/09/21-內溝山&老鷹尖&翠湖 (首席嚮導:李思誼)

內溝山為汐止與內湖交界之丘稜,又稱「大尖坪山」,海拔只有137公尺,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屬於五指山系,沿路樹蔭茂密,路旁有石桌椅可休息,為一條老少咸宜之輕鬆步道,同時可欣賞金龍湖及翠湖。山雖不高,卻擁有遼闊的視野,而附近山嶺森林蓊鬱,林相優美,閒坐岩石,看山賞景色,令人陶然。從山頂俯瞰翠湖,只見一隅,翠湖宛如嬌羞少女,以山林為遮掩,不肯輕易露出芳顏。
而翠湖周遭,翠綠的山林,油桐白雪點點,居高俯瞰,景色尤佳。
老鷲尖位於翠湖後方,山頂有北市#55三角點基石,但字跡模糊,由翠湖至老鷲尖之路程,林蔭茂密舒適。

97/09/07-山腳頂山&瓊仔湖 (首席嚮導:林添壽)

山腳頂山高度 153m,土調局圖根點,對喜歡基點的人來說,吸引力也不大。不過換個角度來看就完全不同了,由國道 1號南下,過五股交流道後高速公路開始爬升,要離開台北盆地進入林口台地,左手邊第一座小山丘就是 山腳頂山。算是林口台地的大門。
為什麼叫 山腳頂山?因為 泰山舊稱 山腳,泰山街道頂上的山就叫山腳頂山。泰山為什麼叫山腳?這要由 新莊說起。清代乾隆年間,新莊是北台灣政治商業中心,一直到嘉慶年間才被艋舺取代。這50~60年的繁華時期,也正是閩粵移民的濫觴,因此淡水河西岸的諸多地名,自然以新莊的觀點來命名。新莊往東邊望,第一層地勢稍高的土地(埔)稱 頭重埔(今新莊 頭前)、第二層叫二重埔、第三自然叫三重埔(今三重市)了。新莊往西,西南方整片綠樹就叫樹林。西北方有山(林口台地),山上自然稱山頂,山下就是山腳,也就是現在的泰山。
山腳頂山的登山步道已規劃成台北縣綠色走廊步道系統。利用當地居原先整建的山徑加以規劃,可以由泰山高中後方的 山腳頂山(登山路牌寫 尖凍山)一路經 瓊仔湖山(141m)下到頂泰山巖。

97/09/07-雲森瀑布 (首席嚮導:李玉珍)


雲森瀑布位於三峽的熊空地區。「雲森」,給人一種「雲深不知處」的想像;「熊空」,則有深山荒僻的感覺。
雲森瀑布是「雲心」、「森山」瀑布的合稱;也有人將「雲心」、「森山」,再加「姊妹瀑布」,合稱之為「雲森三瀑」。這三座瀑布都位於中坑溪的上游。中坑溪是大豹溪的支流,大豹溪注入三峽溪,三峽溪匯入大漢溪,最後成為淡水河。
從登山口出發後,一路是平緩、寬闊的山路,有走古道的感覺。森林蒼鬱,走於其間,輕鬆而舒適。由於登山口高度約570公尺,而雲森瀑布高度約580公尺,落差只有10公尺而已。所以沿途幾乎沒有太多起伏路段,甚至還有下坡路可走。
前往雲森瀑布的山路,儼然如哈盆古道的濃縮版。這條山路竟然也擁有自然生態保留區那般迷人的森林風貌。
雲森瀑布之一的雲心瀑布自崖頂如水簾幕潑灑而下,高十餘公尺,分上下兩層,瀑布下沖成潭。溪谷多石,可坐躺。坐於溪石之上,涼意隨瀑水輕風拂面而來,瀑淙曼妙天籟之聲,不絕於耳。
森山瀑布在雲心瀑布之上,面對著雲心瀑布比雲心瀑布小了許多,高約一、二層樓而已。瀑布下為深潭,無腹地,溪谷狹窄,只能站在上方俯瞰瀑布及潭水而已。瀑布之上為岩壁,無樹可長,便形成溪谷空隙,陽光自上斜射而下,照映瀑布,瀑布下方出現了彩虹光影。

97/08/24-荷蘭古道&擎天崗 (首席嚮導:邱俊夫)

荷蘭古道,是昔日荷蘭人派兵為攻打西班牙人而開闢的一條道,荷蘭古道係1642年,荷蘭派兵經頂山到萬里加投,攻打西班牙人,文獻只提及隻字片言,但經當地耆老口述才更加深信。後來補述,這條古道為1641年荷蘭人征伐雞籠失利後所走的撤退路。
據當地耆老口述頂山聚落在1642年西班牙進駐北台灣時期,駐紮於南台灣的荷軍曾數次揮軍北上攻打西班牙但均被擊退撤退的荷軍滄徨中由金山經四磺坪翻越磺嘴山鞍部下頂山聚落故這條路亦被稱撤退路不過此段口述遍尋不到相關資料也對荷蘭路心存懷疑但為了釋疑專程撥空到頂山聚落正巧羅耆老正和兩位聚落人坐在道路旁護牆上聊天向前打招呼後我就問起有關荷蘭路的典故與行走路線三位聚落人共同說:「荷軍以前打西班牙時是從這裡撤退的沒錯」。
我問說:那路線是翻過頂山稜線下萬里的嗎?
羅耆老回答說: 不是啦你搞錯了 下到萬里的是保甲路,荷蘭路是從這登上稜線後經磺嘴山鞍下四磺坪出金山的路 由山上下金山時路邊有一座土地廟。
我問說:那你還記得怎麼走嗎? 。
羅耆老回答說:小時和長輩走過一次現在忘了怎麼走了。
我問說:荷蘭路的歷史是哪兒傳來的。
羅耆老回答說:我們村落老一輩像祖父輩的都這麼說的一直口述傳下下來。
據我祖父說以前此地都是住番人, 祖先來時以誘騙的方式將番人趕走,後來荷蘭人攻西班牙失敗就從這裡撤退的,荷蘭路在我們祖先還沒來開墾時就是番人走的很早就有了,荷蘭人趕走西班牙後有荷人在此活動並在山上放牧所以我們稱『紅毛山』,荷蘭路後來成為軍隊行軍路,日本時代日軍行軍也走這條,光復後國民政府軍行軍也是走這條,國軍來到此過夜因沒床都拆門板當床睡那時這裡有地瓜田他們將地瓜挖出洗乾淨就吃了, 以前村落後面的山坡地都種植茶葉更裏面也有人種柑從這望上去一大片茶園綠油油,這些茶園現在都長了高高大大的樹了。
荷蘭古道自坪頂古圳至高頂山,分為山腰路及水路。

97/08/17-大崙尾山 (首席嚮導:羅月裡)

大崙尾山,位於台北市內湖區,海拔451公尺,又稱赤上天山,山頂有三等三角點#1073基石。大崙尾山與大崙頭山分別位於碧溪產業道路兩側。
大崙尾山位於士林內雙溪附近,是台北近郊很難得的次生天然林,它的自然度高、水涵養度佳,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森林體驗園區和自然生態保育區。
大崙尾山位於火山地形與沉積岩地形交界之處,沿著步道,可以看到斷層的擦痕,斷層兩邊又是兩種不同的地質與生態。更因為直接面對濕冷的東北季風,使得原本在中央山脈高海拔才可見到的物種,在此也可看見。
大崙尾山擁有不同的地質現象,又同時濃縮熱帶、亞熱帶、暖溫帶的特色,加上是外雙溪的源頭之一,生態極為豐富。
在這裡可以看到東北季風造成的風衝矮林、熱帶林常見的板根、幹生花與纏勒現象,靜下心以敏銳的眼神搜尋雜草枯枝間,擬態的竹節蟲將無所遁形,還可發現機伶的攀木蜥蜴、有點鈍拙的紅圓翅鍬形蟲、凌空張網的人面蜘蛛等多樣的昆蟲,是難得可貴的生態教室。

97/08/03-涓絲瀑布&冷水坑 (首席嚮導:鍾秀錦)

冷水坑
誕生:
   冷水坑位於七星山東麓,介於擎天崗與夢幻湖之間,為山仔后通往擎天崗草原必經之地。全區屬於窪地地形,原是昔日七星山和七股山的熔岩流堰塞而成之湖泊,後因湖水外流乾涸,湖底露出而成今日之景觀。
命名的由來:
  因溫泉溫度只有40℃左右,遠低於其他地區可達90℃以上的溫泉,故稱〝冷水坑〞。
火山爆裂口:
  在窪地之北側有一火山爆裂口,目前已不再活動,火口周緣由噴出之碎屑堆積而成,是七星山區形態保存較完整的爆裂火口,今為內雙溪最上游發源地。
乳白色湖泊:
  冷水坑是台灣唯一的沉澱硫磺礦床,區內的沼澤池底會噴出硫磺瓦斯。因游離的硫磺微粒,致使沼澤水色混濁,經緩緩沉澱後,在池底形成土狀礦層,磺土呈白黃或淡灰色,含硫成分約 20 ~40﹪。這裡就是我們俗稱的〝牛奶池”。
冷水坑溫泉池:
 冷水坑溫泉由七星山東麓的岩隙中自然湧出,泉水來源為地下水間接傳導加熱而成,溫度約40℃,屬低溫中性碳酸氫鹽溫泉,現有溫泉池兩座及泡腳池一座,可供遊客浸泡體驗。
絹絲瀑布:
 絹絲瀑布為內雙溪之上游源流,瀑布落差約14公尺,瀑身細長,宛如絹絲下垂,下方岩石因鐵鎂礦物氧化而呈紅褐色,配合山谷溪流及茂密森林,形成此處終年蔭涼可人。
是台北盆地邊緣高地,也是許多的河川發源地, 涓絲瀑布水質清澈,雨量大時可見萬馬奔騰之氣勢,但平常如白練一條,甚為清新脫俗。
涓絲瀑布這裡的水,是匯集了擎天崗跟冷水坑區域的水源, 渠道則把水引去供灌溉之類的用途。往涓絲瀑布的沿路上都可以看見水圳,清澈的水源緩緩流在蔭涼的小徑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