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 星期一
105/3/27 –樟湖&樟樹步道(首席嚮導:胡順明)
以樟山寺為中心點,有三條步道呈放射狀分別通往其他遊息據點,包括飛龍山步道(往政大環山道路)、樟山寺指南國小段及救千宮步道,三條步道的起訖點都位於樟山寺廣場。
自日治時代開始,此處遍佈樟樹,且地勢猶如一座湖,因而被稱作「樟湖」,步道前身,也是連接貓空、樟湖、待老坑、阿泉坑,以及新店銀河洞等各山區的產業要道。
步道的走勢沿著地勢低矮處建置,呈現半月形狀,自貓空纜車站旁的「炭窯登山口」標誌走進,便能看到行進樟湖步道的指示,自民宅「涵鈺軒」開始,便是步道起點。因位置較為隱匿,步道沿途擁有更多賞心悅目的美景,僅僅是腳底下的步道,就同時擁有鋪石、泥土、石階、水泥地各種體會,地勢沿著梯田而緩緩起落,卻不陡峭。
茶園梯田的景色環繞著步道,遠方臺北市的景色,在中段的平緩區域看得更加清楚,遼闊的景觀與腳踩的泥土,感覺更加貼近自然。除了漫行在茶園,還可以選擇前往老泉里的待老坑,或者新店的銀河洞越嶺步道,觀賞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瀑布景緻。
步道全程幾乎與指南路3段平行交錯。步道末段的數百公尺,綿延著小階梯與碎石步道,偶有小橋交錯其中,走來更加詩意,兩側偶有民宅照顧的田園、菜園,其中的農作物,以及整片樟湖的茶園梯田,讓人怎能不相信到了田園美景呢?
105/3/20 –屈尺古道&濛濛湖(首席嚮導:林添壽)
屈尺古道(舊名屈尺道),於西元1898年(明治31年)開闢,為台北通往屈尺、龜山(桂山)與龜山發電所的道路,昔日也是日軍據台後進入台北東南山區物資運送的重要通道。
濛濛谷,位於新店區屈尺直潭水壩的集水區內,
直潭水壩完工後,水面上升,淹沒了山谷,於是形成了濛濛湖(舊稱濛濛谷)。湖水十分清澈,四周有青山環抱,山明水秀好風光,天然的露營區。早年在大台北地區,口碑相傳的約會勝地。
105/3/13 –青龍嶺&三角埔頂山(首席嚮導:謝伯義)
青龍嶺,位於大同山西北稜上,海拔256公尺左右,因在前往嶺頂途中,會有看似睡龍伏臥的景觀,所以命名為「青龍嶺
」。青龍嶺 如今開闢為山林公園,進入林道,層巒疊翠,途中可見一條青龍雕塑,是青龍嶺 最大的象徵。建議登山客來到青龍嶺 ,一定要登上三角點,由山上往下眺望,風景優美,可看到樹林區全貌,如果想看夜景,這裡也是一個最佳的選擇地點。
三角埔頂山海拔285公尺,三等三角點765號,又叫羌子寮山,位於樹林區、龜山區界稜上,與南邊的青龍嶺連稜,山頂設有保線鐵塔,遠望十分醒目,最大的特色是秋天滿山的芒草,隨風飄蕩景象,讓人看了為之動心。攀登三角埔頂
山除與大同山、青龍嶺 連走外,也可自樹林中正路、忠義街登山口進入。
105/3/06 –石門內尖山&十八羅漢岩(首席嚮導:梁新添)
石門內尖山是土城第三高峰。石門內尖山是插天山系西斜面山頭, 乃天上山列西南稜的最高峰,因頂峰被纍纍的石堆疊成高隆尖銳狀,故以尖山得名。
天上山系延伸支脈上的十八羅漢奇岩與石門內尖山,該兩山皆位於土城與三峽之界稜上,附近相鄰的山岳極多,一般山友喜歡由介壽路長壽山站啟登,串連長壽山、成福山與十八羅漢岩,或經石門內尖山往天上山,甚至連稜往中和來趟天上山系大縱走。
105/2/28 –馬拉邦山(首席嚮導:劉崴慈)
長年雲霧飄緲的馬拉邦山,海拔1406公尺,不僅是抗日的古戰場,更是登山賞楓的好去處,每臨深秋時刻,滿山滿谷的紅楓,美不勝收。春初時節,桃李爭豔景色宜人,山頂平台上更是遍植杜鵑、南洋杉,每逢假日遊客絡繹不絕。馬拉邦山山頂是山友熱愛的觀山據點,登上瞭望台,可觀覽大霸尖山、雪山、樂山等名山,其實馬拉邦山不只是秋楓美,春天的十里錦樟桃花、夏季的綠竹、冬日的寒梅,也都各俱姿色,美不勝收。在山區諸多的樹種中,主稜線的兩側都種植了青楓、楓香等兩種楓樹,其中青楓的葉片較易轉成鮮紅色,楓香的葉片遇冷則成橙色或褐色,兩者相間相襯,更見美感,除賞楓外,馬那邦山壯闊的雲海也是一絕。在登上山頂後,無論是遠眺雲霧繚繞的大霸尖山、雪山、或是俯瞰曲折蜿蜒的溪谷,都是脫離塵俗的絕佳景觀,馬拉邦山的上山路線經過大湖鄉的東興國小岩石板路往上走到水源地可分兩線,北線的景觀較原始,路線較長,視野也較廣;南線的坡較陡,登山的轉助設施較多,路線則較短,遊客自陡坡下坡時,必須手腳並用,攀附繩索緩步下山。
105/1/31 –南港山縱走(首席嚮導:謝伯義)
南港山縱走親山步道位於位於台北市,由南港區中華科技大學登山口,至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登山口,步道長約7公里,路程需4小時30分鐘,因與四獸山等支稜相連,沿途有象山、虎山、北興宮及麗山橋口等步道,也可依體力選擇下山步道。沿途有觀景平台、涼亭及坐椅設施,供山友休憩使用,走在步道上視野遼闊,從不同高度、角度俯瞰台北盆地,
遠望七星山、大屯山、觀音山也都可盡入眼底。
105/1/24 –紙寮坑古道&松柏崎山&雞冠山 (首席嚮導:陳忠義)
紙寮坑古道,位於新北市石碇區紙寮坑溪旁,是昔日石碇與汐止兩地間往來通道,既原始又清涼平緩,沿紙寮坑溪岸而行,沿途有古老的土地公廟、古色古香的老厝及紀念碑,清光緒年間先民來此築寮製紙,所以稱為「紙寮坑」。雞冠山、松柏崎山,兩座山均位於新北市石碇區紙寮坑,路徑明顯舒適,林蔭密布。
105/1/17 –清水越嶺中和圓通寺(首席嚮導:廖克強)
圓通寺位於台北盆地東南邊緣,露出的地質以漸新世晚期至中新世初期之木山層為主,為2,400萬年 ~ 2,200萬年前濱海沈積地層,400萬年前的南澳造山運動將沈睡的古老地層推擠出海面。這裡可以觀察的地質現象有:
石壁湖:此處的舊名為「石壁湖」。由厚層砂岩構成的木山曾經地殼擠壓變動產生摺皺,形成ㄇ字如畚箕似的造型,岩壁直立陡峭,中間凹處因地質鬆軟易風化形成窪地,窪地的閩南語叫做「湖」,因而得名。
差異侵蝕:石壁湖上有許多形狀不一,深淺各異的凹洞,為軟硬不同的岩石受風化侵蝕形成,用放大鏡微觀落下的沙粒,可以看到閃閃發光的雲母,粉狀的長石和晶瑩剔透的石英,洩漏了前身市華南古陸塊之花崗岩的秘密。
一線天:並非人為開鑿,而是岩石的天然節理造成,因為重力的關係,往低漥處慢慢張裂傾斜,使裂隙加大,岩壁旁經整修後形成饒富摸索趣味,柳暗花明的一線天。
105/1/10 –蕃薯寮山&雷公埤山(首席嚮導:簡秀州)
北宜公路未開通之前,蕃薯寮古道是農夫從坪林挑蕃薯到台北的便道。蕃薯寮古道的登山口就在帝宮車站牌前方約二十公尺的北宜公路上。從蕃薯寮山至雷公埤山的山路也不難走,而且沿途穿梭在林相漂亮的森林裡,看不到湖影,但是美麗的森林就夠叫人神迷。
雷公埤山位於新北市石碇區,又稱五郎寮山,海拔548m,樹林間無展望,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105/1/03 –土庫岳越嶺(首席嚮導:馮守和)
土庫岳,海拔389公尺,是深坑、南港的界山,清朝曾在山頂高處設瞭望台以安民平亂,又稱「望高寮」。現在的土庫岳,設有一等三角點、衛星點、重力點及一等天文點基石。以台北近郊來說,與之齊名的有東北角的燦光寮山、陽明山的七星山,以及大棟山、獅子頭山等四座。
登土庫岳可從舊庄路進入這條聯絡南港、深坑的越嶺山路,登上了土庫岳後從
紅葉山莊出土庫。
舊莊地區,在過去是叫「大坑」,大坑是南港包種茶的發源地,起登走的「栳寮古道」,就是一條聯絡南港、石碇間的茶道。在「栳寮古道」往上的石階岔路過去一些,還可以找到包種茶的發明人之一魏靜時的故居,他的故居就位於舊莊街二段232巷的山坡間。週邊還見種植著一小片茶葉園,故居現址只有廢棄的石頭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