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105年11月6日最新消息:※ 106年度個人出席活動次數最新統計資料已公布,詳細內容請參閱下方貼文。 ~~*^_^*~~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97/05/18-汐止大尖山(首席嚮導:林添壽)

大尖山標高460公尺,背倚五分山群北臨基隆河,嚴格說來是四分子尾山西北稜的一個稜肩,但因此稜走向到此斷落,由左右兩側斜抵基隆河而形成一座山錐;由汐止仰望真是尖得可以,故名「大尖」。
日據時代,由於大尖山看起來很像日本富士山,所以日本人就稱之為「聖山」。
另於登尖立頂,向四周展望時,遠近名山勝地皆歷歷在目,像是基隆山、基隆港、基隆嶼、七星山、大屯山、紗帽山、觀音山、台北盆地,甚至遠到桃園的拉拉山也難逃望眼,如此秀麗山水,使得大尖山又被稱為「秀峰」,當然山下的秀峰路、秀峰國中、秀德宮及山上天秀宮也都是因此而得名。

97/05/11-紅淡山 / 佛光洞(首席嚮導:羅月裡)

紅淡山位於仁愛區與信義區交界處此處,因日治時期日本人思鄉情切,特於山上廣植紅淡樹,故名「紅淡山」,為一處低海拔淡卻自然深幽、未經人文破壞的綠蔭寶地,植物種類繁多,山勢低緩容易攀登,還可於此眺望基隆全景,素有「基隆的陽明山」的美譽,為基隆地區登山健行的最佳選擇,更是老少咸宜且極富教育性的生態休閒園區。
紅淡山之所以值得一遊,或許是因為她位處於基隆,俯臨基隆港區。一座山若能位於山海之交,可登高望海,就不致於會太失色。大海遼闊,總能讓人舒展心情。紅淡山下有基隆港,港灣燈塔、碼頭船隻、貨櫃升降,車船繁忙;特殊的港都氣氛,散發著海洋異國風味,有其迷人之處。
紅淡山為清法戰爭時的古戰場,是她另一個吸引我之處。這座山曾是清軍的防線陣地。雖然歷經一百二十年,民眾大肆墾闢,地貌已非,歷史遺跡多已淪為荒堙,僅剩蛛絲可尋而已。但一抔之土尚在,對於旅人來說,以足以憑欄弔古。

佛光洞就在紅淡山下方往南榮公墓方向,洞內可容納數百人,洞頂不高寬廣斜平,非常特殊,依洞口防衛工式,研判是清治時期,或清法戰爭時的指揮所、營房。

97/04/27-劍潭山 / 文間山(首席嚮導:鍾秀錦)

劍潭山,海拔153公尺,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圓山地區,又稱圓山,山頂有二等三角點#1064基石。 文間山,海拔184公尺,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圓山地區,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
劍潭山、文間山系為士林外雙溪與大直分界陵線,早年即為都會老人早覺運動場所,視野寬闊,圓山飯店美綸美煥點綴其中,真是北市最簡便登山路線。劍潭山與景美山為台北市中心的兩個重要郊山,老少咸宜。

97/04/20-南邦寮古道(首席嚮導:李玉珍)

南邦寮古道原為一條消失之古道,最近被Linda所發現,沿途蔭涼舒適,得大家去體驗,體力旺盛者可順道登猴山岳二格山筆架山
「琳達路」位於木柵、深坑之間;若從木柵指南宮出發,可爬過猴山岳,抵天南宮,約兩小時;琳達路則起自天南宮,途經南邦寮,抵深坑,也大約是兩小時。
「琳達路」是艾琳達(她就是跟施明德有不淺淵源的那名外國女子)和友人爬山時發現的的一條山路,這條路很少山友行走,即使你誤闖進此路,當地的農民會告訴你,前方無路可走,顯然這是一條已荒棄的山路。艾琳達經常於木柵、深坑一帶爬山,熟悉當地山林環境,因而發現這條山路。私底下稱它為「Linda Road」。

資料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97/04/13-大屯連峰(首席嚮導:胡順明)


大屯山是大屯火山群峰的第三高峰,海拔一千零八十一公尺,火山體維狀宏偉著稱,山形有「橫看成嶺側成峰」,的地形景觀特色,全山遍生芒草和箭竹,山麓林相富變化,有暖溫帶闊葉林,亞熱帶雨林與人工松林、竹林、衫林等,四季風貌各不相同。天氣晴朗時,從大屯山可以遠眺台北盆地南方的雪山、大霸尖山、南湖大山等地,視線極佳。
大屯山西峰為錐狀火山體,南峰則為渾圓緩丘狀,雖然都是火山地形,但兩山外形差異頗大。西峰標高九百八十公尺,頂上雜草叢生,有巨石,是俯瞰大屯坪最佳視角。
南峰標高九百六十公尺,芒草高密,須把握方向小心尋找步道行走,才不致迷路受困。西峰與南峰間西南向山谷,叢林茂密,野生動物頗多,十餘年前曾有猴群出沒,目前以鳥類、松鼠、蝴蝶較多見。
此外,大屯主峰及連峰步道則是由百拉卡鞍部登山口為起點,全長約5.4公里,到達大屯主峰約需1小時,沿途的芒草與箭竹密佈,主峰上有兩個觀景亭,由此兩處可俯瞰淡水河與基隆河緩緩向出海口,整個太平洋的景色盡入眼底;大屯南峰、大屯西峰、面天山由左至右聳立,觀音山也靜謐的矗立其間,近處的芒草隨飄搖的山風不由自主的起舞,當太陽漸漸西沉在海的彼端,光芒灑在群峰、海面、芒草間,面對此種情景,可能會使所有身在其中的每個人以靜默去體會這大自然的美好。

資料來源:市民休閒網

97/04/06-面天山 / 大屯山 (首席嚮導:鄭登元)

面天山根據維基百科記載面天山標高977公尺,位於台灣的陽明山國家公園西區,地理上屬於大屯火山群的大屯山亞群,乃大屯山的寄生火山,岩層主要由角閃石兩輝安山岩所組成。面天山大約在四十萬年前形成,為大屯火山群晚期活動的產物,山形圓潤整齊,為典型的鐘狀火山。與它隔著淡水河遙遙相對的是觀音山,淡水河在彼處流入台灣海峽,因兩側的火山熔岩與碎屑物漫流入海,而形成火山海岸。。
登頂後可觀賞270度的大視野景觀,從金山、三芝、淡水河出海口、觀音山、關渡、社子島至圓山,盡可一覽無遺,令人不禁有登高山而小天下的感覺。
錐形的大屯山約在50萬年前形成,其山形呈南北走向,四周坡度頗大,因河流的切割產生許多溪谷。岩性為夾有輝石及紫蘇輝石的角閃石安山岩。主峰海拔1081公尺,是觀賞夕陽和秋天賞芒花的好地方,其頂部有4個小山頭,圍繞中央低窪濕地,即大屯坪。北方有寄生火山菜公坑山,為一錐形火山,其上有幾塊著名的「反經石」,由於岩石中磁鐵礦分佈不均勻,造成指北針大角度的偏轉。

資料來源:yuh-yng部落格 / 知性山水部落格 / 陽明山國家公園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