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6日 星期二
104/03/29 –太極嶺/五城山(首席嚮導:許凉風)
曾進發老先生精通天文地理,認為此點活動能增年益壽長命百歲,於是集合退休鐵路局員工,老師,木工師傅等共同開發。
土城區五城山頂,409m。無基點,一般以旗竿座處為山頂。山頂標示牌眾多,又稱練武嶺。標高眾說紛紜。退回樂山亭旁的瞭望點,可能是五城山唯一的展望處,在此休息觀景。眺望文筆山五尖山。俯瞰石門路。俯瞰太極嶺。遠眺土城地區,視野頗為寬廣。
104/03/22 –鶯歌石步道(首席嚮導:姚進順)
新北市鶯歌全區共有18條登山步道,可說是居全市之冠,鶯歌山上的鶯歌石,不僅是鶯歌地名的由來,也是鶯歌區重要地標。鶯歌石標高120公尺,又名鸚哥石,位於鶯歌鎮中正路與成功路後方的山麓上,相傳明末鄭成功領軍南下,行至鶯歌一帶遇巨鳥來襲,盛怒之下鄭軍砲轟巨鳥,巨
鳥落地後即化為現今之鶯歌石,其外觀因酷似鸚哥而得名。據傳鶯歌石腹洞中曾發現具塚化石,因此產生了許多穿鑿附會之說,甚至還傳腹洞中遺有日軍的寶藏。
鶯歌石登山步道入口有2個選擇,由中正一路山河戀社區旁步道,幾乎呈一條直線,距離約350公尺。不過,一路幾乎都是爬坡的階梯,腳程快的大約15分鐘可登上鶯歌石觀景台。
另一個入口是由中正一路303巷宏德宮,又名孫臏廟旁的步道上山,全程約500多公尺。前半段為坡度平緩的水泥步道,沿途綠樹扶蔭,登山走在這條步道,能感受輕風徐徐迎面拂過,愈走愈覺得輕鬆、愜意。
104/03/15 –劍潭山/文間山(首席嚮導:蔡鳳英)
劍潭山,海拔153公尺,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圓山地區,又稱圓山,山頂有二等三角點#1064基石。 文間山,海拔184公尺,位於台北市士林區圓山地區,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
劍潭山、文間山系為士林外雙溪與大直分界陵線,早年即為都會老人早覺運動場所,視野寬闊,圓山飯店美綸美煥點綴其中,真是北市最簡便登山路線。劍潭山與景美山為台北市中心的兩個重要郊山,老少咸宜。
104/03/08 –小獅山/待荖坑山/樟山寺(首席嚮導:胡順明)
小獅山位於新店市區內,這座山大約位於3號國道碧潭隧道正上方。待荖坑山和小獅山都是大台北地區的熱門山,小獅山更是新店市民的家山,也就是清晨傍晚常去運動的山。小獅頭山又稱小獅山,山高278公尺,此山區主要之景點均建有涼亭。小獅頭山區,共有三個山峰,三個山峰的視野都很好,但是基點不在最高峰,卻是在第一峰。小獅頭山,有很多登山口,有緩坡亦有陡坡,山路有新店市公所舖設舊鐵軌枕木步道,相當舒適,就算下過雨也不怕濕滑,是民眾假日可以利用些許時間便可以達到爬山的目的,來回差不多約2至3個小時,較一般爬山時間短。
待荖坑山海拔382公尺,擁有三等三角點基石一顆,是二格山系西伸主稜上的最高峰,又名德高嶺,位在二格山系西伸主稜上的最高峰,此地的登山健行路線一路平坦,沿線景色蒼翠引人,大片尾稜止於新店、青潭兩溪,是條輕鬆的登山路線,而附近的銀河洞、大春山莊等,蒼綠映簾,風景幽靜宜人,是熱門的旅遊景點。
興建於1931年的樟山寺,至今已有75年的歷史,外觀樸實而穩重,寺內供奉觀世音菩薩,相傳民國初年時,一位住在樟湖附近的居民,在無意間發現一尊形似觀音菩薩的石像,於是便誠心供奉,後因祈福靈驗而信徒廣增,便由信徒斥資建廟,經過多次修建始成今貌。寺廟居高臨下,前方寬闊的廣場是眺望大台北市區的絕佳地點。附近有三條登山步道,每逢假日,登山客與香客絡繹不絕,是木柵茶區最著名的寺廟。
104/02/22 –農曆過年
三陽開泰,洋洋得意,新春飛揚,喜氣洋洋;
揚眉吐氣,青春洋溢,羊年財順,羊年行大運吉慶有餘!
越野追蹤委員會 主任委員暨全體委員、幹部 同賀
檜樂登山會會長 邱俊夫、總幹事 林添壽暨全體幹部 同賀
104/02/15 –鯉魚山/圓覺尖/龍船岩(首席嚮導:簡秀州)
鯉魚山、忠勇山及圓覺尖,均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碧山路的碧山巖附近,三座山的鞍部相連,因此合稱「內湖三尖」,三山連登,剛好可繞一圈O形,與大溝溪步道、圓覺瀑布步道組成了一條親山近水的環狀登山路線。
鯉魚山,又稱小尖坑山,海拔222公尺,山形因狀似鯉魚而得名,為內湖三尖之ㄧ。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位於鯉魚山步道最高點的山頂涼亭旁。山頂展望普通,視野稍不如鯉魚山東峰那麼遼闊,但也可俯瞰內湖地區。
忠勇山,內湖三尖之一,舊稱尖頂或大尖山,海拔310公尺,過去曾是內湖舊八景之一。忠勇山的命名與蔣介石有關,最高點有座蔣公銅像是為代表,塑像正後方的大石上有TANFB導線點S009基石,另有北市地測450基石。忠勇山頂腹地寬廣,有如小公園般,大石處展望佳,眺望大崙頭山,眺望大崙尾山。
圓覺尖,舊稱小尖山,內湖三尖之一,海拔290公尺,山頂多岩石,岩石上嵌有北市地測206基點,山頂僅可遠眺白鷺鷥山、鯉魚山方向。山名因下方有圓覺禪寺而命名。
龍船岩(舊名石船,海拔約300公尺)北邊70公尺處,分東西支線連接;朝西北方可走到碧山路62號「黃氏古宅」,行程415公尺;向東步行到大湖街143號許宅,路程約1,453公尺。龍船岩南段,經過編號591圖根點之後,就急降坡到圓覺小溪旁;下降時,手腳應靈活運用,小心踏腳點,避免滑倒;下雨過後,此段步道最好不要通行。104/02/08 –碇內砲台(首席嚮導:林義順)
碇內尖位於基隆市暖暖區,山頂視野良好,可以遠眺基隆港外海及基隆嶼。
碇內尖也擁有一處清代的古砲台遺址,使這座山不僅具有自然景觀,同時也擁有歷史遺跡。
以往登碇內尖的路況不好,須拉著繩索攀爬陡峭的山路,因此除了登山客,少有外來的遊客造訪。兩年前,碇內社區發展協會集合社區居民,以互助自力方式,鋪設一塊塊的石板,建造了一條從觀音堂登碇內尖的登山步道。
步道完成之後,碇內尖也由冷門的山徑而成為一條適合大眾造訪的景觀步道,約20分鐘的路程即可輕鬆登頂,欣賞海天美景或憑弔歷史遺跡。
碇內尖砲台遺址僅是用簡易的石塊砌造,圓狀的垣壘,長條狀的塹壕,雖然只成殘跡,遺跡的輪廓仍明顯可見。砲台所在的山頭,視野良好,山腳下高樓密屋,就是基隆河畔的碇內社區。
104/02/01 –鳶山(首席嚮導:謝伯義)
鳶山位於新新北市三峽區老街的西南方,海拔291公尺,山頭因形似一隻飛翔的鳶而得名。相傳鄭成功的軍隊曾駐紮於此,卻遭到兩隻怪鳥的侵襲,甚至不斷製造煙霧使他們迷失方向,鄭成功只好下令軍隊以大砲攻擊它們,最後這兩隻怪鳥一隻被打落在鶯歌鎮上,化身成了鶯歌石;另一隻則掉在三峽鎮的山頭上,成了鳶山,與隔岸的鶯歌石兩兩相望,鳶山雄峙於大漢溪沖積平原之南,視野奇佳。
104/01/25 – 十八彎古道 (首席嚮導:陳忠義)
淡基古道建於光緒十八年 (1892年),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連結當時北台兩大重要門戶-淡水和基隆港。起自基隆的河殼港(蚵殼港)、大武崙、瑪鋉橋頭、內港腳,再經鹿堀坪、後尖山尾、竹仔湖、三芝,最後抵達淡水,全長約38.6公里,經過歲月的變遷,昔日的古道大都被現代公路所取代,或淪為荒煙蔓草中的山間小路,已經面目全非。
其中東段位於萬里山區,保存較為完整,即為「鹿堀坪古道」,而古道西段則已被公路取代,十八彎古道即為殘存的舊跡之ㄧ。十八彎古道之東端出入口在大屯自然公園水池邊,百拉卡公路交通標誌下,從排水溝進入後,立刻走入高過於人的芒草區,經過芒草區後,為林蔭泥土山徑,此路段落差甚大,山徑呈「之」字形彎繞下坡,被稱為「十八彎古道」。
十八彎古道中間穿過百拉卡公路5.6公里處後,再走入對面的山徑,經過一片鳶尾花田後,進入車埕櫻花谷,從谷中產業道路往西走,ㄧ路下坡,可接到百拉卡公路(大約指標3公里處)的巴士站。百拉卡公路指標3公里處的巴士站轉入右邊山徑,約20分鐘後在「興華國小」再度穿過百拉卡公路,「興華國小」位於百拉卡公路與101公路交叉口原名北新庄公學校,再走約15分鐘後到達「楓愛林社區」,在楓林二街左轉往下走,經過秀明宮旁的石階步道,此即為淡基古道西段。
這條古道是淡基橫斷古道西段保存較完整的一段步道為之字型上升,因而名之為十八彎古道,沿途每一區塊植物及林相均不太相同,景色非常優美,走在古道上,林蔭參天,蟲嗚鳥叫聲非常悅耳,後段又有溪水聲
,帶著些許涼意古道前後端均和巴拉卡公路相隔不遠,不時聽到單車騎士大聲交談及車輛呼嘯而過的聲音,在森林中感覺到與外界保持一點點距離,但又不會太遙遠,也讓人感到一份安心。
104/01/18 – 牡丹心步道(首席嚮導:林添壽)
牡丹心山步道位在新莊區西北郊的「牡丹心生態公園」(又稱「新莊青年公園」)內,步道依著林口台地東南邊綠的牡丹心山系而上,在「興莊亭」及「瞭望台」上都可以展望台北盆地的全景。
而步道最吸引人的地方還在於沿途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除了保存良好的山林原始樣態外,沿線還設置有「綠色隧道」、「主題園區」、「香花園」、「蝴蝶平台」及「十八份坑溪的溪流生態」等,對喜歡賞花的朋友而言,這裡也是春季賞櫻、賞杜鵑,及冬季賞芒花的熱門地點,值得喜歡親近自然的朋友前來慢遊賞玩。
104/01/04 – 基隆山 (首席嚮導:馮守和)
基隆山,又稱大肚美人山,位於新台北市瑞芳區的九份與金瓜石聚落間,因為外型酷似雞籠,故古時稱為雞籠山。其標高588公尺,為小百岳007號,山頂有一個三等三角點(1109號),由於其三面環海,所以山頂上展望良好,可看海景也可看山景。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