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105年11月6日最新消息:※ 106年度個人出席活動次數最新統計資料已公布,詳細內容請參閱下方貼文。 ~~*^_^*~~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20160320 屈尺古道 登山活動照片

105年第二季活動計劃


105/6/26 –絹絲瀑布(首席嚮導:黃忠)

絹絲瀑布為內雙溪之上游源流,瀑布落差約14公尺,瀑身細長,宛如絹絲下垂,下方岩石因鐵鎂礦物氧化而呈紅褐色,配合山谷溪流及茂密森林,形成此處終年蔭涼可人。是台北盆地邊緣高地,也是許多的河川發源地, 絹絲瀑布水質清澈,雨量大時可見萬馬奔騰之氣勢,但平常如白練一條,甚為清新脫俗。

絹絲瀑布這裡的水,是匯集了擎天崗跟冷水坑區域的水源, 渠道則把水引去供灌溉之類的用途。往涓絲瀑布的沿路上都可以看見水圳,清澈的水源緩緩流在蔭涼的小徑旁。

105/6/18~19 –嚮導&幹部訓練(首席嚮導:邱俊夫)

地點:雲林古坑鄉,草嶺、寒溪呢地區。

105/6/12 –紅淡山(首席嚮導:廖克延)

紅淡山位於基隆市仁愛區與信義區交界處此處,因日治時期日本人思鄉情切,特於山上廣植紅淡樹,故名「紅淡山」,為一處低海拔淡卻自然深幽、未經人文破壞的綠蔭寶地,植物種類繁多,山勢低緩容易攀登,還可於此眺望基隆全景,素有「基隆的陽明山」的美譽,為基隆地區登山健行的最佳選擇,更是老少咸宜且極富教育性的生態休閒園區。
紅淡山之所以值得一遊,或許是因為她位處於基隆,俯臨基隆港區。一座山若能位於山海之交,可登高望海,就不致於會太失色。大海遼闊,總能讓人舒展心情。紅淡山下有基隆港,港灣燈塔、碼頭船隻、貨櫃升降,車船繁忙;特殊的港都氣氛,散發著海洋異國風味,有其迷人之處。

紅淡山為清法戰爭時的古戰場,是她另一個吸引我之處。這座山曾是清軍的防線陣地。雖然歷經一百二十年,民眾大肆墾闢,地貌已非,歷史遺跡多已淪為荒堙,僅剩蛛絲可尋而已。但一抔之土尚在,對於旅人來說,以足以憑欄弔古。

105/6/05 –七星公園&擎天崗(首席嚮導:胡順明)

七星山位於陽明山國家公園內,屬於大屯火山群中的最高峰,主峰海拔1120公尺,其頂端原為火山噴口,後因長久侵蝕成七個小山頭,因此而命名,區內著名景點有七星池、七星東峰、夢幻湖等….,而在其周邊則有小油坑、觀音山、大屯山等景點。
沿著由石階闢成的七星山系步道從苗圃出發,便可行至山腰上七星山公園,沿途風景優美,自然生態景觀繁複而多變,讓步行成為一種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愉快之旅。
七星公園為一廣闊平地,可眺望大台北,區內有質樸典雅的涼亭及寬闊舒適的大草坪供登山步行的遊客們休憩,每逢休閒假日,便可瞧見三五成群的遊客們悠然步行於此,在此同時亦可遠眺鄰近的群峰之美,俯瞰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奔海的景觀,藍天綠地,群山碧海盡在當下。
擎天崗位在七股山的東南方,無山峰,也無基點;由於四周山巒皆在800公尺以上,讓擎天崗顯得更為低平,太陽谷是由擎天崗向東延伸的山稜,放眼連綿數公里的草皮,迤邐起伏,蒼穹茫茫,是綠瞳浴的最佳地點。擎天崗也是串連金包里大路和萬溪古道的通道,沿途可見階梯狀的草原,呈北國原野風光,牧牛是主要的功能,也是崁腳前往大嶺頂、臺北的便捷道路。

擎天崗環型步道從冷水坑遊憩區,經過冷擎步道至擎天崗,循指標進入擎天崗的環狀步道,抵達擎天崗遊客服務站,如此環繞一圈成為擎天崗健行的最佳途徑,這條路徑平鋪好走,沿途盡是綠地草坡,景致十分宜人。

105/5/29 –清水越嶺中和圓通寺(首席嚮導:廖克強)

圓通寺位於台北盆地東南邊緣,露出的地質以漸新世晚期至中新世初期之木山層為主,為2,400萬年 ~ 2,200萬年前濱海沈積地層,400萬年前的南澳造山運動將沈睡的古老地層推擠出海面。這裡可以觀察的地質現象有:
石壁湖:此處的舊名為「石壁湖」。由厚層砂岩構成的木山曾經地殼擠壓變動產生摺皺,形成ㄇ字如畚箕似的造型,岩壁直立陡峭,中間凹處因地質鬆軟易風化形成窪地,窪地的閩南語叫做「湖」,因而得名。
差異侵蝕:石壁湖上有許多形狀不一,深淺各異的凹洞,為軟硬不同的岩石受風化侵蝕形成,用放大鏡微觀落下的沙粒,可以看到閃閃發光的雲母,粉狀的長石和晶瑩剔透的石英,洩漏了前身市華南古陸塊之花崗岩的秘密。

一線天:並非人為開鑿,而是岩石的天然節理造成,因為重力的關係,往低漥處慢慢張裂傾斜,使裂隙加大,岩壁旁經整修後形成饒富摸索趣味,柳暗花明的一線天。

105/5/22 –關渡忠義山(首席嚮導:馮守和)

忠義山又叫小八里分山,石階攀登、林蔭密佈是其最大特色,慢步攀登、享受林間涼爽,是極佳的有氧運動場地。

忠義山親山步道,位於臺北藝術大學後山的忠義山親山步道,沿途林木密集,路徑遮陽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一條原始幽靜的步道,對怕晒的山友來說,這裡是最佳之選的路徑;只不過沿途多處石階,尤其是登頂前盡是上坡石階,須不錯的腳力和體力才能勝任,呼吸的節奏更應適時調整,否則會走得氣喘吁吁、上氣接不到下氣。

105/5/15 –竹嵩山/石梯嶺/頂山/風櫃嘴(首席嚮導:姚進順)

竹嵩山海拔830公尺,有顆四等三角點,位於五指山和七星山之間,在擎天崗南面。竹嵩山是圓錐形的火山,山上的草地足以和太陽谷媲美,是一個郊外踏青的好地方。山上有一座軍事用的碉堡,現在已經廢棄不用,可以供民眾參觀。
「頂山-石梯嶺步道」為陽明山國家公園東區,極為優美與近人的休閒步道。隨著類地毯草開闊地與茂盛柳杉林及混合林的相間呈現,令人深深感受到,宛如坐著森林列車般,一段段穿過碧綠原野與綠色隧道。猶如「孟宗竹」林般的「柳杉林」,更是令人心神舒爽寧靜,是一條極具休閒的登山步道。

風櫃口位於五指山上於內湖.士林.萬里的三方交叉路上,至擎天崗的登山步道約6.6公里,這個步道,其實規劃的相當好,登山步道大部份都是以石階的方式,沿路也有標示目前位置的公里數,步道並不是都在草坪,也有一部份的步道在樹林裡,樹林裡的步道充滿綠意,光和影交錯著,很漂亮。

105/5/08 –孝子山/慈母峰/中央尖(首席嚮導:陳忠義)

平溪鄉境山巒秀麗,晚近漸成北郊熱門登山路線的孝子山、慈母峰尤為奇逸靈俊。據平溪調解委員會潘義雄先生云:「十餘年前,釋聖明法師雅愛平溪山靈水秀,遂與簡萬寶先生擇慈母峰一帶(舊稱水道頭)共同開發。可惜的是,兩山開發粗具規模,聖明法師與萬寶先生竟相繼故去....。」而今親由法師立名之孝子山、慈母峰名遠播,也算是法師與平溪鄉的一段福緣。
登臨兩峰山頂,展望絕佳。迎風遠眺,層巒疊翠,平溪山光盡收眼底,近觀險峰聳列環峙彷如戍衛,裸露的岩肌靈秀中別具一股傲然氣勢!所以兩峰與鄰近一帶山巒,素來即博有「小黃山」美稱。再者登兩山步徑,更全是在堅硬的岩稜上以人工一斧斧打鑿出的岩階。扶繩而上,陡峭險拔,一步一階讓人絲毫不敢掉以輕心。喘息間,摩挲著歷歷鑿痕,不難想見開鑿過程是何等艱辛!

中央尖是平溪附近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尖峭的山峰,鶴立群山之中。中央尖,夠尖,也夠美, 位置又座落於孝子山步道系統的精華區域。登中央尖,有兩條路線,一條從正面的大崖壁攀岩直攻而上,一是從背脊的岩稜攀爬而上。正面崖壁幾近垂直, 背脊岩稜則平緩許多。

105/5/01 –白米甕砲台(首席嚮導:林添壽)

白米甕砲台(又名荷蘭城砲台或光華砲台),位於基隆市中山區的太白莊,屬於三級古蹟,海拔約70公尺,附近的區域又被稱為「荷蘭城」,因此據信自西、荷時期就開始有砲台的設置,並在清廷、日治時期、光復後陸續的改建增設,始有今日的設施架構。

遺址四座大型砲盤座,兩座砲盤之設有營舍、彈藥庫,兩側的山丘設有指揮所及觀測台,規模是基隆港區五大砲台中最小的一座(其餘四座為二沙灣砲台、大武崙砲台、槓子寮砲台、獅球嶺砲台)。白米甕砲台在左側,槓子寮砲台右側,互為基隆港的犄角,捍衛外港之安全。

105/4/24 –第一次知性之旅 (總領隊:邱俊夫)

活動行程及相關內容,請參閱本會寄發之書面通知,歡迎各位會員及山友踴躍報名參加。

105/4/17 – 十三分山白雲寺步道(首席嚮導:簡秀州)

十三分山,海拔438公尺,雨天常有雲霧飄渺,因此又稱白雲山或論枋崎山,山頂有土地調查局圖根點基石,位於汐止白雲寺與光明寺之間的郊山,近汐碇路,山頂多茅草。

白雲古道位於汐止白雲里,由水源路的白雲居茶苑開始,經白雲寺至汐碇路的文山茶莊,是早期汐止與石碇或南港來往之農民步道。此山區因雨後多霧,故多以「白雲」命名,如白雲里、白雲路、白雲寺、白雲山、白雲居、白雲古道。

105/4/10 –汐止大尖山縱走四分尾山(首席嚮導:高建成)

大尖山標高460公尺,背倚五分山群北臨基隆河,嚴格說來是四分子尾山西北稜的一個稜肩,但因此稜走向到此斷落,由左右兩側斜抵基隆河而形成一座山錐;由汐止仰望真是尖得可以,故名「大尖」。日據時代,由於大尖山看起來很像日本富士山,所以日本人就稱之為「聖山」。另於登尖立頂,向四周展望時,遠近名山勝地皆歷歷在目,像是基隆山、基隆港、基隆嶼、七星山、大屯山、紗帽山、觀音山、台北盆地,甚至遠到桃園的拉拉山也難逃望眼,如此秀麗山水,使得大尖山又被稱為「秀峰」,當然山下的秀峰路、秀峰國中、秀德宮及山上天秀宮也都是因此而得名。
大尖山區由於開發甚早廟觀頗多,像慈航堂、光明寺、聖德宮、天秀宮等都極具勝名,其中慈航堂更以肉身菩薩聞名,為本省到目前(民國八十六年)為止三座肉身菩薩的第一座。除了廟觀之外,瀑布也是頗有可觀之處,像是秀峰瀑布、茄苳瀑布、大尖瀑布及東山瀑布等也都各具特色,如此靈山秀水實在是不容錯過。其實本山區早已是汐止居民的晨間運動場所,每日清晨四、五點即見人來人往,或短履,或赤足,可見其路況之好走,途中之天秀宮更是土風舞韻律操的大本營,常常見到婦女朋友三五成群聞樂起舞。

四分尾山頂,641m,有兩顆基石。二等三角點#1060。三等三角點#837。山頂寬闊,展望普通。遠眺盤石嶺與耳空龜山之間的稜線,薯榔尖較突出。

105/4/03 –薯榔尖(首席嚮導:林義順)

薯榔尖名稱的由來是因此處特有薯榔這樣的植物而來,薯榔有類似番薯的塊根,先期前人們用其紅且多汁的根部來做染料,因而屬名。
薯榔尖、石筍尖及峰頭尖為平溪三尖,是北部山友假日常登門拜訪的郊山。薯榔尖與石筍尖相隔著一個小山谷,都是姜子寮山列之稜突起的山頭,位在菁桐坑之西北的薯榔尖,為三尖之首,因其山形似富士山,因此也被稱平溪富士山。站在薯榔尖三角基點處,視野相當開闊,可360度環顧台北市及新北市平溪區、汐止區、瑞芳等區域,遠眺姜子寮山及五分山,俯視周圍山頭有石筍尖、石底觀音山、耳空龜山、三坑山等等,與對面的平溪中央尖山及峰頭尖相望。全段林相茂密,提供了極佳的遮蔭環境,為名符其實的綠色步道,身處其中,可明顯感受森林芬多精的滋潤。